記者走進重容廠,只見4個工人正在加熱爐旁緊張地忙碌著,他們手持工具正在吊運剛進行了熱處理(出爐溫度685℃)的鋼板,試圖將尺寸為100×2300×5500(毫米)的鋼板通過大型卷板機壓制成鍋筒。每個操作者的臉龐和胳膊被加熱后的鋼板烤的通紅。據(jù)操作者介紹,由于鋼板加熱后其溫度過高,身上的汗不等冒出來就瞬間蒸發(fā)了。“好幾家用戶在車間里盯著催貨,不趕搶還真是交不了貨”。車間調度耿立慶對記者說。
在重容廠的新廠房內,碩大無比的鍋筒下一串火焰噴射管正在對鍋筒進行加熱。該廠焊接一班班長、公司勞模韓旭文指著正在加熱的一個鍋筒說:“這個鍋筒按工藝要求必須加熱到100℃度以上才能焊接內裝,為了保證產(chǎn)品質量,工人們一般都將鍋筒加熱到110℃—120℃之間才開始焊接內裝件。”只見一位焊工腳穿絕緣鞋,彎著腰半蹲于已加熱好的直徑僅140厘米的鍋筒內,為產(chǎn)品令號582—1的鍋筒焊接內裝件。“焊工在筒體內干一會兒就得趕緊換人,時間長了受不了。”一位焊工告訴記者,在加熱的鍋筒內干活最為艱苦,平均每天要在高溫條件下工作10個多小時,壓封頭、捲制加熱的鋼板、焊接鍋筒內外環(huán)縫和內部裝置等,都要接受炙熱的“烤”驗。有工人風趣地說,這頗有《西游記》中孫悟空在太上老君煉丹爐里耍功夫的意味。
來到集箱廠,圓圓的環(huán)形集箱火焰四射,兩名焊工正忙碌著加熱焊接。記者在一位30歲左右的女焊工面前駐足,她叫房明,是濟鍋集團目前唯一一位女性省勞模,她的孩子還不到三歲,為了干好工作,她克服了許多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,繼續(xù)堅守在生產(chǎn)一線。據(jù)了解,她所在的班組是以她的師傅——全國勞模王翠華的名字命名的。在她的班組里已經(jīng)有四代勞模了,從最早的第一代全國機械行業(yè)勞動模范楚東素,到她的師傅、第二代全國勞模王翠華,到她這一代省勞模就是第三代了,她的班長王軍是濟南市勞動模范,也是第四代勞模。班長王軍向記者介紹說,他帶領的王翠華班組是一個有著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的先進班組,這些年來無論是班組(組員)結構,還是焊接技術(包括全國勞模王翠華操作法),都發(fā)生了巨大變化,但唯一不變的是班組文化沒有變,勞模精神沒有變。 |